筆者經過多年的實踐,運用中醫學理論知識,根據太極拳運動的特點,結合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探討了參加太極拳鍛煉可以防治和延緩老年人衰老過程的理論要旨,供中老年朋友參考。
一.太極拳運動與中醫學理論一脈相承,蘊藏着巨大的醫療價值
1.太極拳運動是根據中國的哲學思想即以太極生陰陽的理論而定名,它含有陰陽共存、相生相濟之意。陰陽學說是我國古代哲學思想的精髓,也是中醫學理論的基礎。太極拳運動體現了太極陰陽對立統一的道理。太極拳運動的虛實、開合、昇降、剛柔、動靜、強弱、內外、蓄發、呼吸等均屬於陰陽範疇。因此,練習太極拳時必須懂得陰陽之理,并在實踐中揣摩拳藝理法,方可真正達到身心受益。這種太極拳鍛煉中的矛盾對立統一的原則,與中醫陰陽對立的整體觀是一脈相承的。
2.中醫學認為,人體與日月、星辰、天地萬物、四時氣候息息相關,人體臟腑經絡表裡之間,以及精神和機體之間也是相互聯繫和作用的整體。這便是中醫的“人天相關”、“藏象相關”、“形神相關”的整體思想。而天、地、人、神之間相互聯繫起來的物質中介是氣。氣是組成宇宙萬物以及人體的最原始物質,同時也是能量和信息的載體。人體內若陰陽相對平衡則身體健康,反之,若陰陽失調便會導致疾病。
二.太極拳運動技術特點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一是太極拳運動具有調姿的特點。太極拳要求沉肩垂肘、含胸撥背、中正安舒、柔和緩慢、連綿不斷、精心用意、呼吸自然,動作路線呈弧形、圓活完整、連貫協調,虛實分明,輕靈沉着,剛柔相濟。
老年人隨着年齡的增大,骨骼結構發生退化,骨的彈性和韌性減弱變脆,關節軟骨纖維化、骨化和磨損,關節滑囊變硬,韌帶彈性減弱,關節活動幅度相對減小;肌肉也出現質和量的變化,肌纖維變細,肌肉逐漸萎縮,其力量、彈性、興奮性和傳導性減弱;神經細胞逐漸萎縮和死亡,其表現為靈活性降低,行動遲緩,反應遲鈍。因此,老年人通過太極拳練習,既能接受“柔和、緩慢、輕靈”的運動形式,又能減緩神經系統功能衰退,能保持神經系統較高功能的水平。
二是太極拳運動具有調息的特點。太極拳的呼吸是腹式呼吸與胸式呼吸相結合,強調呼吸要深、細、長、勻、緩、柔。在太極拳練習中講究氣沉丹田,根據動作的開合、屈伸、起落、進退、虛實等變化,自然地配合呼氣。這種與動作配合的自然呼吸方法合乎老年人的生理要求。
老年人呼吸肌萎縮,肺組織的纖維結締組織增多,肺泡萎縮從而導致呼吸機能和代償能力降低;同時,心肌萎縮,結締組織增生,脂肪沉着,都將使心肌收縮力減弱,代償能力降低。因此,通過太極拳鍛煉,能使老年人呼吸循環系統功能和心血管系統功能得到鍛煉和提高,從而可防治和延緩老年人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功能的衰退。
三是太極拳鍛煉對大腦支配下的意氣運動具有調心的作用。太極拳運動是將拳術、導引術和吐納術相結合而具有獨特風格的拳術,它是用意煉意的拳術,是一種意氣運動。拳譜講:“以心行氣”、“以氣運身”,這裡講的“氣”是“元氣”。所以,練太極拳時,先意動而後形動,一舉一動均要用意不用力,意到氣到,氣到勁到,達到“行氣”最深入的功夫。
對老年人而言,一方面由於退休、離休、喪偶、體弱多病、死亡等問題的困惑,使老年人生活常常伴有主觀情緒和情感變化,嚴重影響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老年人從社會職責中解脫出來,其欲望和要求日趨減少,有閒又有良好的社會環境條件。因此,老年人練習太極拳,能夠較好地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排除煩惱和困惑,達到鬆、靜、空的境界,其鍛煉效果更佳。
三.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太極拳鍛煉
一要以“太極拳狀態”參加太極拳鍛煉。“太極拳狀態”即在太極拳練習過程中,練習者的大腦皮層興奮與抑制過程是處於最適宜的狀態,其均衡性、靈活性達到最佳水平;心平體靜,自信自強,精神飽滿,氣勢磅礴,支撐八面。在太極拳練習過程中要求練習者做到“恬淡虛元”、“精神若一”,達到“萬慮俱清”、“物我兩忘”、“人天相應”,如行雲流水般柔圓的虛實、動靜、鬆勁相兼的全身渾然一體的運動,將不斷引導人體進入最佳的心理和生理狀態。
二要持之以恆地參加太極拳鍛煉。通過上述太極拳鍛煉中的“調姿”、“調息”、“調心”活動,能夠極大限度的增強人體陰陽相對平衡和臟腑經絡功能協調有序的動態穩定程度。通過持之以恆地參加太極拳鍛煉,可以逐步調整人體機能失衡的陰陽和紊亂的臟腑秩序,使人體內外平衡協調有序,從而達到增強健康的目的。
── 資料來源:《少林與太極》2004年笫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