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式太極拳

 源流

前 言

太極拳是中國古老太極文化的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前人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自解放以來,在黨的領導和關懷下,太極拳已成為一種生氣蓬勃的羣眾性體育活動,同時也成為廣大人民保健手段之一。

永年廣府是楊、武式太極拳的故鄉,楊、武式太極拳早已名揚海內外。傳播廣泛,越來越受各國人民所喜愛。不過,當前有些同志對楊、武式太極拳眾說紛紜,甚至有失實的地方。我們永年廣府太極拳協會,為了幫助同志們搞清楊、武式太極拳的淵源和發展的歷史,從家鄉抽調人力物力,找材料,搞訪問,查證核實楊式太極拳的源流,編寫了《楊露禪與楊氏太極拳》一本小冊子,從而為提高和發展這一極其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弘揚太極、造福全人類盡我們微薄的力量。

笫二屆河北.永年國際太極拳聯誼會就要召開了,我們以此作為向大會獻禮。我們在編寫時,拳界朋友為我們提供了珍貴的材料,給了不少幫助,在此,表示感謝!

楊式太極拳傳播到現在,已有一百七十多年的歷史了,門徒眾多,我們在搜集整理中,難免有所漏,望知情者速告我們,使再版《楊式太極拳簡史》,更加完善。我們水平有限,時間又很倉促,缺點在所難免,請太極同道們指正!

                                     編者
一九九三年三月二日

河北永车廣府鎮,是我國太極拳中興發祥地:自清道光年間,楊露禪(原名祿禪)到河南懷慶府溫縣陳家溝學拳開始,歷傳五代,迄今已有一百七十多年的歷史了。

楊露禪名福魁,出生於清嘉靖四年(公元一七九九年)。祖籍永年縣閻門寨人,後移居廣府南關,以推車賣水維持生活。楊露禪從小酷愛武術,始學洪拳。一次,他推着煤土,從城裡西大街太和堂藥店門前走過。(此店係河南溫縣陳家溝陳氏開設)。見一惡棍到店裡尋釁鬧事,爭執起來。惡棍舉手就打,店掌櫃用手輕輕一撥,那惡棍立刻跌倒在街心。楊露禪看得真切,心里十分仰慕,遂到太和堂藥店學拳(當時永年人稱“綿拳”)。以後,又經太和堂藥店陳德瑚引荐,楊露禪遂往河南溫縣陳家溝拜陳長興為師學太極拳。楊露禪到陳家溝後,學藝心切,寒暑不輟,朝夕苦練,勤奮刻苦學習了六年。藝精返里後,鄉親們都來為他祝賀。當時永年習武的人很多,各種拳派都有,聽說楊露禪學習“綿拳”回來,都邀請他比試較量。一次,在和別人比試中,楊露禪竟然失手傾跌,心中十分懊悔。發奮笫二次再到陳家溝求師。笫二次又在陳家溝苦學了六年,他把“綿拳”的拳路、拳訣、器械全都掌握了。別師回家時,陳長興師父告訴他:“天外有天,你以後有了困難,還可以來找我。”他這次回家後,再次與鄉人交手,雖未敗北,但亦難取勝。楊露禪自念雖然在陳家溝苦學這些年,但仍未學好,遂三度南下陳家溝。陳長興師傅鑒於楊露禪求藝心誠,甚為感動。就將“綿拳”之奧秘悉心盡數教授。楊露禪也倍加用功,日夜鑽研,不懂就問,不懈苦練,終將“綿拳”的沾、連、粘、隨之法;行功運氣之要領;連同杆、劍、刀、棍,一一融會貫通。時光飛逝,不覺又是好几年。楊露禪練得技藝精湛,拳路嫻熟,這才告別師父,離開陳家溝,回到老家廣府。(據廣府鎮南關老人言:楊露禪是二十一歲開始去陳家溝,到四十歲左右才正式回到老家來的)

就這樣,先後經歷了十八年之久,楊露禪才把太極拳的真諦從陳家溝帶到永年來。楊露禪回到老家後,在太和堂藥店設立拳場,以授拳為業,“從者甚眾”。楊露禪的拳藝愈加精進,並對陳式架式又進行了多處改進,創造了一套一百八式楊式太極拳的拳路,使太極拳在永年牢牢地扎下了根。後京都得勝鏢局失掉瑞王托運的鏢銀,招聘武林高手,聞名來到廣府,邀請楊露禪入局,打敗了對手,討回了鏢銀,從而名震京華,被瑞王聘為王府拳師。其間挫敗了許多來訪較技者和各王府拳師,人稱“楊無敵”。

一次,著名書法家翁同和觀看楊露禪與人比試時,高興地對王公大臣說:“楊進退神速,虛實莫測,身似猿猴,手如運球,猶太極之渾圓一體也。”隨即親手寫了副對聯,贈給露禪。對聯是:
手捧太極震寰宇,
胸懷絕技壓羣英。
嗣後,太極拳蜚聲京華,譽滿全國。頓時,王公貴族,紛紛遞帖學藝,使太極拳在北京廣為傳播。武術詩人湘潭楊季子曾寫詩贊道:“誰料豫北陳家拳,卻賴冀南楊家傳”,這是無可辯駁的史實。楊露禪考慮到這些人身體素質和保健需要,重新編制拳路,減削了高難着式,縮小動作,既適合穿長衫、留辮子練習,又有益於健身,編創了一種拳式,號稱“太極小架子”。太極拳這個名稱才統一叫起來了。

楊式太極拳的笫一代祖師楊露禪,於清同治十一年,(即公元一八七三年)逝世,終年七十三歲。

露禪逝世後,教授太極拳便由他的次子班侯、三子健侯來繼承。(其長子風侯早亡)。

班侯,名鈺,綽號“二先生”。生於清道光十七年(公元一八三七年)卒於清光緒十八年(公元一八九二年)。自幼習武則智,學文則愚。每當楊露禪教他拳技時,他能舉一反三,把學到的招式,從攻防進退中,練成制服對方的絕招,最後戰勝對方,使自己永遠立於不敗之地。隨父進京時:他還是個十七歲的孩子,而基功已有十二年之久,技藝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班侯曾用拳術擊敗了武林名師“雄縣劉”。又在北京西四牌樓擊敗了打過七省擂台未遇對手的“萬斤力”。以後凡是尋釁鬧事者,班侯是來者不拒,不管他在江湖上有多大名氣,敢打敢拚,無不敗在班侯手下。楊式太極拳不敗的名聲,震撼了清廷,譽滿全國。給太極拳爭來了舉國公認的“國術”稱譽,人們常說:“陳家拳,楊家傳;楊家拳,班侯傳”;“露禪創天下,班侯打天下,健侯、澄甫傳天下”是有一定道理的。班侯祇生一子名兆鵬,授拳桂林,亦小有名望,傳表弟白忠信。

班侯授徒有:傅山、全佑等。全佑滿族人,習楊式小架太極拳。全佑傳其子鑒泉,後從漢姓吳,創吳式太極拳。班侯在家鄉傳張信義、陳秀峰、李萬成等,均享有盛名。

健侯,名鑒,號鏡湖。生於清道光十二年(公元一八四二年)。卒於民國六年(公元一九一七年)。他的拳術剛柔並濟,出神入化,刀、劍、杆各種器械無不精通。且善發彈,拿三、四彈丸於手中,往往能同時擊中三、四只飛鳥,有彈無虛發之美稱。露禪逝世後,他接替父職,在京授拳,此人寬厚仁慈,秉性溫和,從不持拳傲揚,有其極高的武德。他在繼承父親“小架子”的基礎上,考慮到從學人的身體條件,着眼健康笫一,在露禪小架子招式上,幅度擴大,既保持了技擊特點,更適合老年健康需要,修改成“中架”。在楊式太極拳史上又發展了一步。健侯有三個兒子,長子兆熊、字少侯,次子兆元早亡,三子兆清字澄甫。班侯、健侯逝世後,楊式太極拳笫三代繼承者,便落在了兆鵬、少侯、澄甫的肩上,兄弟三人均在其父輩傳授下,練就了一身真功夫。他們兄弟中唯少侯生性剛烈,大有其伯父的遺風。若論拳術成就,要數世推崇的便是澄甫了。

楊式太極拳笫三代傳人楊澄甫,人稱“三先生”。生於清光緒九年(年)。他幼年曾受其父健侯的教誨,青年時代更是勤奮鑽研,寒暑苦練,功夫日深,洞察妙悟,他的拳術外若柔綿,內堅如鋼,引人發人,功夫獨到。他的拳勢“先求大開大展,後則緊湊嚴密”。以他的聰明才智和頑強毅力,終將太極拳這一傳統民族文化遺產發揚光大,成為一代宗師。入民國後曾長期任國術館長,先後到武漢、南京、杭州、上海、廣州等進地設場授徒。人,不分男女,地,不分中外。收徒傳藝,盛況空前。桃李爭艷,譽滿全球,今天楊式太極拳,流行世界各地,與楊澄甫先生的胸襟廣闊,悉心授徒是分不開的。

楊澄甫繼承祖上嫡傳,又總結了自身的經驗,把祖父創造的“小架”,父親修改的“中架”,根據入民國後,剪掉辮子,改穿中山服生活上的變化和健康的需要,改成一百單八式的“大架子”。他集楊氏三代之經驗,將楊式太極逐步定型,寫成了《太極拳體用全書》,於民國二十三年(公元一九三四年)刊行於世,這是太極拳發展史上的典範,是對人類體育運動做出的一大貢獻。正是由於楊氏祖孫三代人的努力,使太極拳這一傳統的拳藝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和廣泛流傳。直到今天的八十八式、四十八式,以及簡化二十四式,雖有吸收了陳、吳、孫式太極拳的特點,但都是在楊式太極拳基礎上整理創編出來的。楊澄甫於民國二十六年(公元下一九三七年)逝世,終年五十四歲。

楊澄甫有四子,振銘、振基、振鐸、振國,和他二兄兆元之婿趙斌、甥婿傅鐘文均跟隨澄甫自幼學拳,成為當代有名的拳師。

楊振銘,字守中。生於公元一九一一年,卒於公元一九八五年。他久居香港授拳。夫人梁幗義、女帝兒、瑪麗、伊麗承其真傳。拜門弟子有葉大德、朱振舜、朱景雄三人。朱振舜於公元一九六八年移居到美國波士頓傳授楊式太極拳,三十多年來,桃李滿天下。他有三個兒子,國醒、國宏、國昌。